我们在感受经济发展带来幸福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思想观念变化的剧烈冲击,社会上充斥着个人主义的人生观、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人的公德意识变淡薄了、集体观念被忽视了、社会责任感被冲淡了……这些消极落后的观念侵蚀着我们的思想,更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里,我们偏重于应试教育,学生也多是“两点一线”,埋在“书山卷海”里,学校、老师、家长往往是唯“分数”至上。这除了导致学科知识的“过度教化”,更使得奠定人生未来发展的道德品质、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步入教育的“真空”。现在中国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们来自典型的“421”家庭模式,家长的过分期望、关注及宠爱,使得孩子们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行为不同程度的体现在孩子身上,如:自私自利、任性冷漠、嫉妒懒惰、撒谎作弊等等,那些基本的文明礼仪,如:富有爱心、友善助人、与人合作以及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则明显缺失;而在这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的虚拟世界更是和现实的生活彼此交错,尚处在人生价值观念形成初期的小学生更是容易被网络虚拟世界的变幻陆离所迷惑,因而无法形成
f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背离社会的生活准则,直接导致主体的信仰危机,而社会责任感也会被一点一点蚕食。因此,通过责任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责任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2、责任教育是求真教育的具体实践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给教育下了一个最为简明的定义:“教育就是教人做人”,他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想和“培养真人”的教育目标,成为了近代中国教育的一种主流观点,也成为了我校在廿多年“学陶师陶、求真教育”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教学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2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在教中育人,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知行合一,培育个个都有公德心、人人能够负责任的小学生。陶先生所倡导的“求真教育”,即是以“真”为培养目标,以“求”为教育过程,立足于生活求真、学习求真、做人求真三个层面的教育之作为,通过思想的引领、行为的体验和生活的历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学习,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