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4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三、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要将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相结合。大学生应该面对现实科学定位,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积极参与竞争,勇敢面对挑战。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2高校所应采取的措施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学生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与其它产品一样,高校培养大学生也存在着“产销”是否
f对路、供求是否平衡的问题。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不能被就业市场牵着鼻子走,要认真研究、善于把握就业市场波动的规律,学会比市场变化快一拍,只有增设一些新兴的、前瞻性的专业,才能充分掌握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同时政府也应尽快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向高校随时发布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专业设置供求不平衡给高校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