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大学开设《临床医学基本操作技能》课程的教学体会
作者:李永华徐海涛等来源:《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3年第03期
摘要:2013年,第二军医大学首次在本科生阶段开设《临床医学基本技能操作》课程,通过先期对授课教员认真组织培训、集体备课,课中将医学模拟教学运用到教学实践,结合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拟医学教学;临床医学基本操作技能;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05302
作者简介:李永华,男,讲师,主治医师;徐海涛,男,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
作为一所知名的军队院校,第二军医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承担着为军队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积极开展临床技能模拟教学的研究与改革。自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我校本科生三年级阶段开设了《临床医学基本技能操作》课程,意在加强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腰穿、腹穿、胸穿、脓肿切开引流、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外科换药、导尿、止血包扎等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将医学模拟教学运用到了临床医学基本技能操作课教学中,现将课程教学体会汇报如下。
一、认真遴选授课教员,精心组织集体备课
操作技能课之前,学生如同一张白纸,因此教员的的业务素质和授课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校外科学教研室在正式开课之前3个月,就从骨科、普外科、麻醉科和神经外科仔细遴选了4位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医生脱产成为技能课的专职教员。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研室还精心组织了2次集体试讲和实地模拟教学彩排,每位教员均熟知所有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和教学重点。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模拟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临床医学基本操作技能》内容广泛,而教学时间和教学模具有限。经过教研室仔细研究后,确定了脓肿切开引流术、导尿术、留置胃管术、腰穿、气管插管等10项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内容,每位教员负责其中的1~3个具体操作技能的理论授课。在大班课上主讲教员授课结束后,立即实施模拟教学,即在模具上进行具体的临床技能操作。教学对象是临床医学
f2010级的60名学生,4名教员分别带组(每组15人)进行教学,并且一直带教到课程结束,因此每个组里的这15名学生甫一开始,就会深深地烙上带教教员的痕迹。
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医学生尚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医学生实践活动显然受到制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