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初探《学记》中理想教师的形象
作者:孙萍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26期
摘要:《学记》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孟学派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概括,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体系相当完整的教育文献。《学记》多方面的论及到理想教师的形象。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记》中多汲取营养。本文即就《学记》中理想教师形象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本身素质养成有所贡献。
关键词:《学记》理想教师形象
《学记》成篇于战国后期,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学记》全文共22章,1229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完整的关于教育的文献。据郭沫若考证,《学记》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写,是思孟学派在两千年前总结私人讲学实践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而写成的教育著作,《学记》是我国和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1
《学记》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孟学派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概括,是古代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体系相当完整的教育文献。它在内容上阐明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教育和教学制度、内容、原则和方法,教师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2《学记》中多次、多方面地论及到理想教师的形象。一个好的、优秀的教师应该如何、不该如何,在文中都有论述。下面即就《学记》中理想教师形象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本身素质养成有所贡献。
一、师者的价值所在
古往今来,统治者无不看到教育的巨大作用。统治者通过教育的手段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因此《学记》开篇即有“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3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而这件大事的主要实施者则是教师。师的存在是有重大意义的。在《学记》中,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两处论述,明确的提出“师严道尊”的思想,尊师才能重道。
一方面,“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3当然,此处“师”为理想的优秀的“师”。能当教师,就能当一地之长;能当一地之长,就能当一国之君。反映出了我国古代政教合一时期官师不分,教育同政治连接在一起,教师本身即是统治阶级的一份子。教师的地位是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同时,它把“为师”作为“为长”、“为君”的前提条件,认为要“为长”、“为君”必须先能“为师”,具有师者的人格修养和学问才能。这从根本上定义了教师的崇高地位。另一方面,《学记》中又有“古之学者,比物类。鼓无当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