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600;紫鑫药业旗下子公司中科紫鑫于今年8月推出了BIGIS二代测序平台系统,该平台是基于罗氏454平台焦磷酸测序技术,BIGIS平台具有较长的读长且成本较低。测序数据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挖掘解读成行业发展瓶颈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测序难度和费用会不断降低,数据分析将成为最大的瓶颈。生物信息分析服务是目前业界公认的最具发掘潜力以及盈利能力的环节,但目前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目前全球一共有7389台高通量测序仪,分布在1027家机构,平均每家机构拥有72台。数量庞大的基因测序仪将会产生出海量数据,但数据并不等于有用的信息,更不等同于应用于医疗市场。精准医疗需要依赖患者多方面数据的积累,包括各种生物组学数据(基因组、蛋白组等)、患者病史、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对比过往患病人群到相关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最优的治疗方案。这一理念的实现,都依赖于生物大数据的积累、以及后续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和解读。基因数据的分析需要生物信息工程师开发的分析工具以及无门槛的工具使用,解读则需要基因学家和遗传学家共同合作进行。而我国乃至全球,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显然不能满足数据分析解读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基因数据的挖掘解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四)投资建议与相关公司介绍目前,我国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的测序服务业,主要有华大基因、贝瑞和康、
f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千山药机、药明康德、中源协和、新开源、北陆药业、仟源医药等。其中,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贝瑞和康都有将产业链上移的趋势,通过收购或合作的方式研发推出了国产化的测序仪。另外,紫鑫药业旗下子公司中科紫鑫于今年8月推出自主研发的BIGIS二代测序仪,千山药机子公司宏灏基因具有核心的基因检测技术。在基因测序数据分析方面的企业主要是荣之联。下一个风口:精准医疗列入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投入600亿元2015年12月1日2日在北京召开的生物医药BIOLINK高峰论坛上,参与撰稿《精准医疗“十三五”规划》的相关人士透露,在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的背景下,精准医疗发展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弯道超车。目前美国建立起100万人的基因数据库,而我国基因数据库的量级将远远超越这一数据。美国的精准医疗已经纳入医保,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产出比是1175,相关人士建议,我国也应该尽快将精准医疗的相关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发展精准医疗能起到拉动国内消费的重要作用,将给国家GDP带来1的增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