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薛立丹:有没有想着回去我不干了。r
赵r
:当时还是有点动摇,因为人毕竟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吗,有考虑到又这么苦又这么累。r
解说:当时的赵广发并不知道自己今后都会一直跟铁道打交道。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只有咬牙坚持下去。r
薛立丹:那您当时思想上有动摇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你继续干下去了呢?r
赵:这个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新兵到老兵,而且最大的一个,就是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所以通过教育还有老领导老首长们也给我们讲。你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当好兵,而且我走的时候老人也讲,我爷爷也跟我说,娃娃既然要去当兵,你就在那儿好好干,得干出点名堂。一个是家庭的期望,再一个的话自己也想,你既然来了就也得干好。r
薛立丹:当时您在部队的时候,第一次立功是在什么时候?r
赵:1973年我们从四川转多陕西的紫阳,陕西紫阳我们这个营,到紫阳,我们这个连队还担负着一座大桥(建设任务)。我那时候已经当班长了。我带的这个班完成任务比较出色。所以受到部队的通报表扬。给我荣立了三等功。当时我感到又没有打仗,就干这个施工也能立功。r
薛立丹:还是蛮兴奋的?r
赵:蛮兴奋。很高兴的。立功啊,这个奖励啊,还是比较多的。解说:一次次的荣誉激发了赵广发作为铁道兵的自豪感,也给了他越来越高的职务。此后他南征北战,修建各种工程,在整个军旅生涯中,最后一仗是载入史册的引滦入津工程。r
薛立丹:1983年当你们修引滦入津这个工程的时候,这也是您参军生涯里面打的最后一个仗?r
赵:修的举世闻名的引滦入津,结束了天津人民祖祖辈辈吃那个咸水,把滦河的水引去,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还是部队由军委调动去的。参加这个引滦入津,而且担负的是最艰苦的,所以这个引滦可以说也是我们铁道兵的最后,就是我们这个师最后一仗,应该说打的非常漂亮。本来是两年的工期,我们一年完成的。而且这个工程也干的很漂亮。而且也总结出了当时叫引滦精神,就是顽强拼搏。r
解说:1984年赵广发所在部队集体转业,成立铁道部第18工程局,赵广发脱下戎装任副处长。从部队走进社会赵广发和他的整个单位都面临新的挑战。r
薛立丹:整体转业以后,可能有一些情况就发生转变?r
赵:这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由部队变成企业,企业这就是走向市场了。那个时候本来就还没有到整个全面走进市场的时候,我们就提前进入市场。也没有计划任务,都是承揽任务,自己找活干,而且还要给大家发工资,所以这就性质上就不同了。r
薛立丹:那时思想压力大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