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印结果的审查分析
计算机的后处理结果,即最终打印结果指内力图、配筋图和详细的内力及配筋表(按构件编号依次输出),有抗震计算时还输出中间分析结果(如自震周期、振型、位移、底部总剪力等)设计人应认真对最终打印结果进行分析,确认无误或无异常情况后再绘制施工图,必要时应将最终确定的构件编号、构件截面和配筋数量、规格绘制成简单的平面图,供校核审定和归档用。对最终打印结果不进行分析,盲目采用其配筋直接绘制施工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往往会造成不良的严重后果,既对工程不负责任、有不利于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一、整体分析一、对重力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审查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是否符合受力规律;可以利用结构底层检查竖向内外力的平衡,即底层柱、墙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轴力之和应等于总重量;如果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其结构内力图必然对称,即检查其对称性。当以上三者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返回原始数据进行检查。二、对风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审查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和位移是否符合受力规律;可以利用结构底层检查侧向内外力的平衡,即底层柱、墙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剪力之和应等于全部风力值(需注意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的方向);如果结构沿竖向的刚度变化较均匀、且风荷载沿高度的变化也较均匀时,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沿高度的变化也应该是均匀的,不应有大正大负、大出大进等突变。三、对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
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可以利用其结果进行如同风荷载作用下的渐变性分析,但不能进行对称性分析,也不能利用结构底层进行内外力平衡的分析(因为振型组合后的内力与地震作用力不再平衡)。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对其计算结果的分析重点如下。
1.结构的自振周期对一般的工程,结构的自振周期在考虑折减系数后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即第一周期)大致为:框架结构T1≈012015
框剪和框筒结构T1≈008012
剪力墙和筒中筒结构T1≈004006
式中
为建筑物的总层数。第二周期、第三周期与第一周期的关系大致为:
T2≈1315T1T3≈1517T1周期偏长,说明结构过“软”、所承担的地震剪力偏小,应考虑抗侧力构件(柱、墙)截面太小或布置不当;如周期偏短,说明结构过“刚”、所承担的地震力偏大,应考虑抗侧力构件截面太大或墙的布置太多或墙的刚度太大(宜设结构洞予以减小其刚度)。如果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布置都很正常,无特殊情况而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