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RFID标签的实体,通过物理手段进行目标标签的重构。B、用软件利用微处理器的通用接口,寻求安全协议加密算法及其实现弱点,从而删除或篡改标签内容。C、采用窃听技术,分析微处理器正常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电磁特征,获得RFID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通信数据。D、通过干扰广播或其他手段,产生异常的应用环境,使合法处理器产生故障,拒绝服务器攻击等。24、通信双方都拥有一个相同的保密的密钥来进行加密、解密,即使二者不同,也能够由其中一个很容易的推导出另外一个。该类密码体制称为B。A、非对称密码体制B、对称密码体制C、RSA算法D、私人密码体制25、射频识别系统中的加密数据传输所采用的密码体制是D。A、非对称密码体制B、RSA算法C、DES算法D、序列密码体制26、当读写器发出的命令以及数据信息发生传输错误时,如果被电子标签接收到,那么不会导致以下哪项结果:A。A、读写器将一个电子标签判别为另一个电子标签,造成识别错误;B、电子标签错误的响应读写器的命令;C、电子标签的工作状态发生混乱;D、电子标签错误的进入休眠状态。27、设编码序列中信息码元数量为k,总码元数量为
,则比值k
就是D。A、多余度B、冗余度C、监督码元D、编码效率28、射频识别系统中的哪一个器件的工作频率决定了整个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功率大小决定了整个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距离:C。A、电子标签B、上位机C、读写器D、计算机通信网络29、工作在1356MHz频段的RFID系统其识别距离一般为C。A、1cmB、10cmC、75cmD、10m30、DSRC标准适用的频段是D。A、150KHzB、43392MHz和860~960MHzC、1356MHzD、245~58GHz
4
fRFID复习
RFID系统概论
一、RFIDRadioFreque
cyIde
tificatio
RFID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达到识别目标的技术。系统通常读写
器、电子标签及应用软件组成。可用于物流,电子票证,动物或资产追踪管理,供应冷链,高速公路智能收费等领域。
二、工作原理:读写器控制射频模块发出射频信号,电子标签主动发送(有源标签)或者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无源标签)发送出芯片中的存储信息,接收标签的应答,读写器对标签的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解码,并传输到主机进行数据处理。
1)在低频段100MHz以下基于电感耦合(近距)2)在高频段400MHz以上基于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远距)
三、按工作频段分类:工作频段通信标准协议
低频(LF)125KHz
ISO180002ISO11785
高频(HF)1356MHz
超高频(UHF)840845MHz和920925MHz
ISO180003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