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识别。18、根据电子标签工作时所需的能量来源,可以将电子标签分为有源无源标签。19、按照不同的封装材质,可以将电子标签分为纸、塑料、玻璃。20、电子标签的技术参数主要有传输速率、读写速度、工作频率、能量需求。21、未来的电子标签将有以下的发展趋势:成本低,体积小,容量大,工作距离远。22、完整性是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保证信息完整性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协议、纠错编码方法、密码校验和方法、数字签名、公证。23、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主要有检错重发、前向纠错、混合纠错。24、差错控制时所使用的编码,常称为纠错编码。根据码的用途,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25、在发送端需要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增加一些差错控制码元,它们称为监督码元。26、设信息位的个数为k,监督位的个数为r,码长为
kr,则汉明不等式为:2r1≥
。27、两个码组中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称为码距,又称汉明距离,用符号D(a,b)表示,如两个
二元序列a111001,b101101,则D(a,b)2。28、最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汉明码。29、在偶校验法中,无论信息位多少,监督位只有1位,它使码组中“1”的数目为偶数。
1
f30、常用的奇偶检验法为垂直奇偶校验、水平奇偶校验、垂直水平奇偶校验。31、RFID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也分为两种方式:阅读器向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称为下行链路传输;
电子标签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称为上行链路传输。
32、电感耦合式系统的工作模型类似于变压器模型。其中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线圈分别是:阅读器天线线圈和电子标签天线线圈。
33、电子标签按照天线的类型不同可以划分为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三种。34、随着RFID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一些问题也相应出现,这些问题制约着它的发展,其中最为显著
的是数据安全问题。数据安全主要解决数据保密和认证的问题。
35、常见的密码算法体制有对称密码体系和非对称密码体系两种。36、根据是否破坏智能卡芯片的物理封装,可以将智能卡的攻击技术分为破坏性攻击、非破坏性攻击。37、RFID系统中有两种类型的通信碰撞存在,一种是阅读器碰撞,另一种是电子标签碰撞。38、为了防止碰撞的发生,射频识别系统中需要设计相应的防碰撞技术,在通信中这种技术也称为多
址技术,多址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空频码时分多址。39、TDMA算法又可以分为基于概率的ALOHA算法和确定的二进制算法两种。40、上述两种TDMA算法中,会出现“饿死”现象的算法是基于概率的ALOHA算法。41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