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课程中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初探浙江省嘉善中学

滕春毅
要:《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之一该模块以基本算法、程序设计、问题解决为主线。本人根据教学实践,从感性认识、算法分析、界面设计、代码讲解、功能变化、考核评价6个方面探讨了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算法程序教学模式
一、引言情景一:老师,《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不是就是学数学啊?情景二:老师,我英语太差了,程序里又都是英语单词,难不难啊?情景三:《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书太难了,比数学都难。以上三个情景是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对于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的思维逻辑思维方式和概念都是全新的,特别是教材的第二、五章的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对于教师来讲,没有现成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采取何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成为算法程序设计教学的一个关键。《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之一该模块以基本算法、程序设计、问题解决为主线。本人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感性认识、算法分析、界面设计、代码讲解、功能变化、考核评价6方面组成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探讨下面的叙述中,以“计算圆的周长”为例进行说明。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指先让学生对要讲授的程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即先运行程序,显示程序的运行结果,让学生了解程序的运行界面、控件的布局、操作顺序及整个程序的功能。这对于理解算法及编写代码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上“计算圆的周长”这课时,通过运行界面(图1),学生可以了解整个界面的布局,即2个标签、2个文本框和1个命令按钮的摆放位置及相互关系,之后在文本框输入圆的半径的值并单击“计算”按钮后,即显示出圆的周长值,这让学生了解了操作的顺序并看到运行的结果,同时也知道了整个程序的功能。
图1
f2、算法分析程序设计的关键在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算法(Algorithm)。根据软件工程的思想,当拿到一个任务时,首先应将这个问题自顶而下逐步细化,逐层向下分解,直到满足每一个要求,对于一个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流程图Floatchart、伪码或其他形式来描述。自然语言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叙述较繁琐和冗长,并且容易出现“歧义”。流程图是用一组几何图形表示各种类型的操作,在图形上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和符号表示具体的操作,并用带有箭头的流线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