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C6到12月份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选C。从图示看出,12月份时未成熟个体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自然条件下6到12月份该种群数量不可能呈“J”型增长;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5如图表示某池塘中鲫鱼的三个种群龄级的调查结果,其中种群1为自然状态,种群2、3受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据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fA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对种群2、3各龄级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B种群1中各龄级数量适中,该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C适度捕捞高龄级鲫鱼对低龄级鲫鱼生长较为有利D种群3中高龄级鲫鱼数量锐减,种内斗争将先增强后减弱【解析】选C。据种群2、3与1的比较可知,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对2、3种群数量造成了一定影响;种群1只是营养级中的一种生物,其数量保持稳定不能说明该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适度捕捞高龄级鲫鱼能够为低龄级鲫鱼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因此对低龄级鲫鱼生长较为有利;种群3中高龄级鲫鱼数量锐减,种内斗争将逐渐减弱。6如图表示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后呈现动态波动B如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等于2aC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D如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数量刚超过b之后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解析】选B。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种群数量达到稳定后,数量在K值处上下进行波动,所以K值应该在b与c之间;如果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应该大于2a,即c不是K值。7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f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解析】选B。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82015吉林模拟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