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比兴艺术创作手法,在《诗经》中已经得到了确立,但是,这一重要的艺术手法不仅在《离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还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离骚》的比兴都是虚构、想象之辞,是诗人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比兴的发展;《离骚》的比兴,不只是以具体的事物比具体的事物,而且以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内涵极为丰富复杂;而且一系列的比兴,相互联缀,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构成一种诗的艺术境界,有机地表现出全诗的内容,因而给人以整体的美的享受。特别是诗人创造的“香草美人”意象,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艺术传统。值得特别研讨的,是屈原首创的“两性喻”和“芳草喻”以及《离骚》的比德艺术。下面就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一、两性喻历史意识是属于理性的、刚性的东西,当诗人带着他的历史意识返回现实世界的时候,必须使之与情感的、柔性的东西相搭配,相融合,以期创造一种刚柔和济、情理互通的美学机制。于是出现了《离骚》中的“两性喻”: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斋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对国王以夫君相称,又称朝中群小为众女,把君臣关系说成夫妻关系,男女关系,有人称为“两性喻”。两性喻将政治斗争生活化,将君与臣、臣与臣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权势起伏代以夫妻间的离合悲欢,男女间的感情纠葛。有效地消解了读者心中的陌生感,并且化抽象为具体,平添了许多人情味。这样的比喻是有其事理根据的。在那个时代,君臣之间君为尊,夫妻之间夫作主,两者是平行而相似的。诗人既以妇人自比,那向国王进谗言的朝中群小,自然就和心怀妒嫉,离间人家夫妻关系的坏女人有些相像了。诗人不时借用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屈原的悲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