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起来,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耦合(陈宜瑜院士语)。近20年来,新方法、新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导致了一系列有关微型生物的重大发现,推动了学科的形成和迅速发展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不断加深了对海洋微型生物的认识,新生的理论与认识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时常出现“打破”或“颠覆”式的超越(图1)。海洋微型生物是地球上的第一批“居民”,是改造地球环境的先锋。从古至今,海洋微型生物都在为调节全球变化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在这个过程中,海洋微型生物是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是生命和非生命系统联系的关键环节,是生源要素循环的重要驱动力12。然而,人们对海洋微型生物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已经研究过的海洋微型生物不到总量的13。
图1海洋微型生物(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进程Fig1ResearchprocessforMari
eMicrobesMicrobialEcology
由图1可知,每一重要理论的认识都是通过某些代表性的海洋微型生物(往往是整个类群的研究)实现的,从而推动了海洋环境,乃至全球环境的研究。因
f……………………………………………………………最新资料推荐…………………………………………………
此,对典型的海洋微型生物的环境行为效应等进行深入研究有重要价值。
f……………………………………………………………最新资料推荐…………………………………………………
12定鞭金藻门类(Taxo
omyofHaptophyta)定鞭金藻(Prym
esiophyceae),又称为土栖藻或普林藻,因其具有附着鞭毛
(Hapto
ema),20世纪50年代前后通常称其为触丝藻(Haptophyceae)。在早期分类中,定鞭金藻是从金藻纲(Chrysophyceae)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独立类群(因其色素体带黄色)4。直到1962年,Christe
se
才将其定为金藻门(Chrysophyta)的一个纲,即定鞭金藻纲(Prym
esiophyceae)(如图2①)5。但将定鞭金藻从金藻门中独立出来,“自立”定鞭金藻门(Haptophyta),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分类过程。以定鞭金藻门、颗石藻目(Coccolithales)藻类为例,20世纪初期,颗石藻只是一个属(Coccolithophoridae);同时,具有两条规则鞭毛的海藻都归属于等鞭金藻目(Isochrysidales),并因其会产生棕黄色的色素体而被归于金藻纲中。这种分类忽略了其他具有两条规则鞭毛的金藻。此后,又发现了另一种含有3条(类)鞭毛(两条为鞭毛flagella,另一条为顶鞭丝hapto
ema(捕食作用))的微藻,并将其归入为Prym
esiaceae科中。20世纪中叶,一个新属微藻(巴夫藻属Pavlova)被发现,因其具有“第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