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语文能力。
为了塑造具体生动的角色,使深刻的寓意通过故事表现出来,作家们常常会在寓言中采用拟人、比喻、象征、夸等表现手法,以达到比较强烈的教育性和讽刺性。在寓言作品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些表现手法,以绘声绘色的语言再现寓体生动的情节,让学生仿佛看到了活生生的角色,对寓体有了较全面的感受,对寓言的学习有了较强烈的兴趣。如寓言中常用的拟人手法,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中,贪婪、狡猾的狐狸,贪慕虚荣、被花言巧语所欺骗的乌鸦,这些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和思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角色的特点,并总结其表现手法,引导生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教学寓言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寓言教学中要求学生纵观整个故事,能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低年级学生有赖于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如二三年级的两则寓言《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其中的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孩子太小,寓言表达的确存在障碍,但可以试着慢慢引导。但四年级的《亡羊补牢》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流程自己去复述,教师只需稍加点拨。
寓言教学还应该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寓言不过是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折射而已,现代社会愈益复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寓言故事,切实帮助学生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使学生更聪明。
三、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
在任何文体的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寓言也不例外,但大多教师认为寓言的价值在于它的寓意,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引导学生想象形象,往往只简单地把寓言的形象当作寓意的比喻来告诉学生,把分析形象的目的看作是为了能够在最后告诉学生“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如果这样对待寓言的形象,学生只能从中获得几条抽象的教训与道理,不能真正地领会寓言的寓意。由于寓言的艺术形象有它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的时候,必须紧紧抓住寓言形象自身的特点。在引导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领会寓言中形象,精辟的语言和其他文体一样,寓言的形象也是用丰富的语言来描绘的。例如,在《狼
页脚
f

和小羊》的寓言故事中,作者写凶残的狼几次想要吃掉小羊,但机智的小羊每次都以合理的理由阻挡了狼想吃掉它的欲望,当狼理屈词穷后,“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往小羊身上扑去”。这就使狼的神态、动作跃然纸上,把狼那种强词夺理的劲儿表露无疑。教学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挑出这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