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高三第五次大联考质量考评文综历史试题
1孔子主张强公室,抑私门。曾对统治者提出要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上好礼”,才能“下好义”;对民众则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据此可知,孔子意在A推崇以德治国理念B发挥君主示范作用C稳定社会等级秩序D提高儒学社会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孔子主张统治者只有“上好礼”,才能“下好义””可知强调要发挥君主示范作用,故答案为B选项。以德治国理念理论不符合材料对统治者的要求,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稳定社会等级秩序,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儒学社会地位,D选项排除。
2汉昭帝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娃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据此可知,“文学”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罢行盐铁官营B实施重农抑商C抑末利重仁义D注重勤俭节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文学认为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可知文学认为的解决措施是罢行盐铁官营,故答案为A选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未体现,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重利而非重仁义,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勤俭节约,D选项排除。
3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们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其主要目的是
f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避免出现权臣专权D使三省六部间相互牵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的目的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B选项符合题意。通过对权力的分化,行政效率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A选项排除。材料和权臣专权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三省六部制之外的机构而非三省六部间相互牵制,D选项排除。
4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十大商帮之首,他们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金融等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称雄商界长达500年之久。这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转变C商品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晋商涉及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