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9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①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②变迁的特点。
2.近代中国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近代交通与通信发展进步的表现。3.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进步: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与进步;②各种传媒的优势与特点。
对应学生用书P99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服饰变化1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表现
近代①男性: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②女性:改良后的旗袍。
20世纪50年代①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至60年代中期②民众服饰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改革开①对服饰的要求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
放后②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
2.饮食文化变化
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
3.居室建筑变化
1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
现欧化的新式住宅。
4.社会习俗变化
1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的
影响。
2表现
f婚丧礼俗①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②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火葬代替土葬。社交礼仪:民国初,采用西方的握手和鞠躬,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和同志,
取代老爷和大人。
受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影响和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等方面。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的生活改善,使社会主义新风尚大大发扬;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人民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学法点睛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二、三、四”
巧记速记
实录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生活发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