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住宅区规划分析
20090107221154
之所以选这个题目,窃以为在偶们准备一个项目时看懂总平图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能否成功接手该项目是十分必要的。而如何理解规划师住区设计意图理清住区设计主线次序乃至建筑摆放院落形成,小可不才想借此文试着为自己也为大家理出个头绪。为方便各位的联系实际,偶将结合实例阐述。首先研究住宅区项目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既然住区是由人来居住,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这里我想先提一下美国的OSCARNEWMAN,他从领域的角度在居住环境中提出了一个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半公共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的设想,这种构成是从人的行为心理来分类的。(关于此概念小可将在下文结合实例展开)从人的认知来研究住宅区空间,KEVINLYNCH在《城市意象》中归纳了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1道路(PATHS)2边沿(EDGES)3区域(DISTRICTS)4结点(NODE)
f5标志(LANDMARKS)(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不正是一些住区设计时所关注的几点,嘿嘿,没错,看官别急请瞅下去。。。)我试着按照住区的线道路,面,节点区域,空间形态三方面,从住区中人的角度对他们加以解析。一.道路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车行或步行来使用和体验城市,道路就是方向,也是引导人们进入并感受城市空间的路线。设计师设置了行人的运动方向,指引人们看见美丽的街景,壮丽的标志。让我们回到住区来具体分析,相对于城市道路中以车为主的特征,住区内道路应以居民的步行以及在道路环境中的各种活动置于更重要的地位。路网的架构是住区的骨架,是形成联系整个住区构图的重要一环。而在具体设计中如何操作?首先应强调道路的分级设置,逐级衔接。在设计中通畅的道路是不可取的,这样容易招来外部车辆过境,不利于控制车速。通常我们将住区道路分为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和宅间小路。在偶们大多所会遇见的项目中,居住区级很少会碰到,偶重点说下后三个,小区级道路是小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M,车行宽度在58M(人车混行),12M以上可考虑设置152M的人行道;组团级为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在810M,车行宽度在
f57M,一般无须设专门的人行道;宅间路是直接通向住宅单元入口的通路,连接着单元与单元间,单元与组团间的作用,宽度不小于25M,高层不小于35M。其次应做到合理安排交通组织和道路布局。通常交通组织有人车分行和人车混行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