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传播,由此分析;(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4)近视眼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分析解答。解答: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故A正确;B、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通过小孔时沿直线传播会聚成的实像,故B正确;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应靠近法线,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故C错误;D、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让光线发散一些,所以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D
f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学中放大镜成像光路、小孔成像、光的折射以及近视眼的矫正的光路,综合性强,关键是掌握这此基础知识。13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谁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答案】C【解析】分析:(1)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2)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解答: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14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0C
fC在第30mi
,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mi
到第25mi
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答案】B【解析】分析: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解答:ABD、分析图象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