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4多平台、多供应商的管理
(1)系统的可靠性(2)系统效率(3)系统可维护性(4)系
7、通过实施配置管理的效益
统可扩充性
(1)有效管理IT组件(2)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
(5)系统可移植性(6)系统适应性(7)系统安全保密性
(3)更好的遵守法规(4)帮助制定财务和费用计划
20、信息系统的技术性能评价包括哪几个方面
8、硬件资源维护内容:
(1)系统的总体技术水平(2)系统的功能覆盖范围
(1)所有硬件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管理员必须定期对各(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范围和深度(4)系统质量
种办公设备进行清理检查,确保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用
(5)系统安全性
(6)系统文档资料的规范、完
电设备要按时进行线路检查,防止漏电、打火现象,确保设备与正确度
备、库房的安全,对故障设备应随时登记,并及时向上级汇报21、宕机的原因分析
后妥善处理。
1、技术因素:包括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环境因素以及灾难性
(2)所有硬件设备应该严格遵循部门制定的硬件管理条例
事故
(3)硬件设备在平时应该定期进行清点和检测,发现有问题的2、应用性故障:包括性能问题、应用缺陷及系统应用变更
应该及时进行处理。硬件系统应定期进行备份,备份的硬盘
3、操作故障:人为地未进行必要的操作或进行了错误的操作
等要妥善保管,做好标签,以防数据丢失。经常使用的硬件22、系统安全措施
设备应得到清洁和维护。
1、系统管理:软件升级、薄弱点扫描;策略检查;日志检查;
定期监视
f2、系统备份:文件备份;服务器主动式备份;系统复制;跨平37、数字音频信息编码:波形编码法、参数编码法、混和编
台备份;SQL数据库备份;分级式存储管理;远程备份;
码法
3、病毒防治:病毒的预防和清除
38、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4、入侵检查:配备系统入侵检测设备或软件
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入侵检测系统是近年出现的新型的网络安全技术,它将提供实39、TCPIP协议:远程登录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
时的入侵检查,退过对网络行为的监视来识别网络的入侵的行(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为,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发现对系统的40、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波特率、比特率、带宽、信
违规访问、阻断网络连接、内部越权访问等,还可发现更为隐道容量、误码率、信道延迟
蔽的攻击。
41、数据通信编码一般采用?数据通信编码一般采用基带方
23、数据安全性措施
式和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