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42015学年
九仓镇杜包小学第二学期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
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4名,由于家庭原因,农村等各种因素,使得他们集体荣誉感不强,爱国思想不高,勤劳、节俭、文明、礼貌等思想都有待加强。二、教材剖析(一)指导思想: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据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及特征,采用与相适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途径,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品德与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主题构建”方式。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讲故事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要求。(二)教材的主要特点: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2.注重已有经验,贴近现实生活。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4.体现综合主题,规格合理适度。5.单元组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三)教材内容:本册书包括五个单元,分别是“爱美丽生命、规矩与方圆、不能忘记的历史、科技创造新生活和商品带你看世界”,涵盖历史、地理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哲理性强,通俗易懂,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体会自己生命的可贵,学会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各种规则既制约着我们的行动,又保障了我们的权益。3、了解国家所蒙受的耻辱,激发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4、通过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5、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极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1
f三、教学措施(一)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