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打造智慧型课堂,推动学校特色创建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当前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1.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解读不够,渗透不足,无法成为全校师生精神层面的共识,难以成为师生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如“用优质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办学理念中,何为“优质的教育”?实现“学生终身发展”必须培养的重要素质有哪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办学理念如何指导课堂教学、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渗透等问题均不够明确。
2.学校的整体工作发展均衡,但重点工作不突出;围绕上级检查的应急性工作完成出色,但突出学校个性特色的长效性工作不明确;教干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
3.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方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或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在教师工作的量化评估和评聘措施中,绝大多数的制度沿用了十年前学校开始实行四制改革所制定的相应制度和规定。从教育大环境来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教师、学生、课程实施等方面评价办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学校在这些方面进行的相应的制度改革和调整总体来看是不到位的,尤其是教师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的导向性评价方面已经有落后于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迹象。在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性评价方面,虽然学校也做出了诸如“星级评价激励”制,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等改革措施,但受诸多因素的限制,相应措施的落实仍然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可操作性和评价主体主动实施的愿望均不够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导向作用仍不明显。
4.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中常规工作完成细致到位,但缺乏创新性的工作思路。纵观学校本学年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抓好教学策略的学习、抓好常态课、借助“课堂教学活动月”开展课堂达标系列活动、突出抓好课堂教学听评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教研员、
f教导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培训档案、加大课堂教学评估的力度、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等七大工作重点及相应的措施反映出学校的教研工作思路仍是围绕常规工作及上级部门的总体工作导向,符合学校教研实际的创造性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体现较少。
5.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效性不强。学校的工作计划中提出了“树师表”、“转师观”、“砺师行”、“强师能”、“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提升”、“实施教师专业化成长考核制度,完善教师发展评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