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百科名片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目前对于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血肿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毫升。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源性癫痫等局源性脑症状。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常有惊厥慢性硬膜下血肿、呕吐、喂饲困难,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等。
2、精神障碍;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和智力迟钝等。3、局源性脑症状:偏瘫、麻木、失语和局灶性癫痫等。检查方法1、颅骨X线摄片列入常规检查,其能提示有颅内压增高的迹象,如脑回压迹加深、蝶鞍扩大和骨质吸收、局部颅骨变薄。患病多年的病人,血肿壁可有圆弧形的条状钙化。婴幼儿病人可有前囱扩大、颅缝分离和头颅增大等。2、头部CT或MRI检查是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具有简便、安全、可在短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时间内显示血肿的位置、大小和数目等优点,对于脑血管造影难以同时显示的两侧性血肿,CT检查能准确地诊断。当CT及MRI显示的血肿为等密度时,可增
f强扫描或作MR检查。诊断依据
1、常有头部轻伤或被忽略的受伤史,症状常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2、慢性颅内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出现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至晚期可出现脑疝。部分病人以精神症状较为突出或以局灶性脑症状为主。3、头部X线摄片多显示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少数可见血肿钙化征象。幕上血肿者,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向对侧移位。脑血管造影、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血肿部位和范围。4、颅骨钻孔探查发现硬脑膜下血。5、婴幼儿患者常有急产或生产困难史。鉴别诊断1、慢性硬脑膜下积液:又称硬脑膜下水瘤,多数与外伤有关,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极为相似,甚至有诊断硬膜下水瘤就是引起慢性血肿的原因。鉴别主要靠CT或MRI,否则术前难以区别。2、大脑半球占位病变:除血肿外其他尚有脑肿瘤、脑脓肿及肉芽肿等占位病变,均易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混淆。区别主要在于无头部外伤史及较为明显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损体征。确诊亦需借助于CT、MRI或脑血管造影。3、正常颅压脑积水与脑萎缩:这两种病变彼此雷同又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相似,均有智能下降及或精神障碍。不过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