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人平等参与的阶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根本还是要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和就业能力。例如:滨州医学院残疾人医学系学生已毕业的600人中,80%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工作,工作的专业性强,收入较高,工作环境较好,工作单位对他们的工作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思想政治表现、医德医风、热爱本职工作、理论及学术水平和总体评价总体优良率都在90%以上,临床技术操作总体优良率也达到了8818%。但是,相当比例残疾人大学生从事辅助性工作,专业特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22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差距较大,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较低。例如盲人针灸推拿专业就业率为100%,对全国10个城市的调查表明其收入水平均高于当地平均工资,而盲人音乐专业就业很困难。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较低。
3
f123社会扶助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效应明显,但是,不少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充满曲折,社会歧视如影相随。国家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调动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但也有不少单位宁可交纳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意安排残疾人就业。有些地方执行这一政策力度不够,用人单位既不安排人就业,也不交纳保障金。
124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残疾青年由于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视野更宽,平等意识更强,有了更高的就业期望,在残疾人群体中处于优势地位;另一方面,社会排斥和偏见普遍存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残疾人大学生处于就业竞争的边缘地位,面临理想和现实的激烈冲突,“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较为普遍,影响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并导致少数残疾人大学生不能实现就业。
二、残疾人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21就业歧视成最大障碍。残疾人大学生经过生活的磨练,往往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工作中会更加刻苦、更加努力、更有韧性,应该说残疾人大学生找工作,这是特有一些的优势。但为什么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如此不理想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歧视。尽管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完全可以胜任与他们专业水平一致的相关工作。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残疾人就业就是摆个地摊理理发或者修修单车、卖卖报纸,再不然就是从事一些相对轻松的简单体力劳动。《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残疾人”,但在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