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高等教育关乎祖国的未来和发展,关乎民族的复兴和希望,但目前仍存在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导致上学困难等情况。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和扶持体系,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本文从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现状着手,分析在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关键词:高校困难生资助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a)015802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到大学继续进修,困难生的比例也在持续增高,贫困大学生的求学问题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和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国家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1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困难生的界定缺乏标准
1
f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在每学年进行资助工作最初,要先进行困难认定,即对困难生的身份、家庭情况以及困难等级进行评定,因此,科学、合理的困难认定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基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困难生数量大、生源地分布范围广,并不能准确、详细地把握每一位同学的家庭状况,更不可能到实地进行调查,很多高校将《家庭情况调查表》或其他学生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作为主要依据。而仅凭“一枚章子”是很难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家庭状况,也容易导致两种极端状况。第一种情况,国家很多助学金、励志奖学金是面向困难生群体的,很多学生了解到这一政策后,为了争取金钱或名誉上的利益,为挤进困难生行列而钻空子,而一些基层民政部门应为没有追责机制而对材料审核不严,甚至会碍于人情随意开具证明材料,掺有水分的证明材料使其可信度大打折扣。而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同学因为对国家的资助政策不了解,或者由于自尊心困扰等原因不愿意开具相关证明材料,导致真正困难的学生没有进行认定。
根据《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根据各地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各地(市、州)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标准可设置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