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教材共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元素三个课题。它们包括微观粒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离子等内容。本单元教材知识间的关系如下:
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本册双基内容的一多半,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两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单元重点是: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教学难点是:核外电子排布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4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5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6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7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8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9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题分析
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首先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花香、水的蒸发、糖的溶解)及品红在水中的
第1页
f扩散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结论联系起来。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