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教材
材料三从元朝开始,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停办两次,共举办过十六次。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
f科举所选人才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政府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百度百科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科举制“中落”的表现。
28.(16分)经济发展关乎民生,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1)材料一描述了哪一盛世局面?结合所学,指出“天下大稔”局面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材料二
如图为谢镇瓯所绘制的《长安西市图》。长安城的西市主要从事国际贸易,
占地1600多亩,有220多个行业、4万多家固定商铺,是名副其实的“自由贸易区”,当
年的长安人就已经过上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时尚生活。
2018年“长安与世界的对话”部分解说词
材料三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引进了新的农作物品种,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农作物品种”一例,并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的含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一谈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唐都长安的特点。
f参考答案一、AABDC
DBBAD
BCADCBDCAA
ABCBC
二、
26.(1)原因: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统治阶层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
与思想传承;隋唐大一统的局面;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两点即可)事
例:日本先后派出十几批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其它符合题意的亦可)
(2)盟约:澶渊之盟;影响:促进了边境的繁荣;宋辽之间保持着长期的和平;促进了双方的和平交流。
(3)名称:宣政院;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7.(1)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考试内容增多,考试的内容不断变化等。(2)扩大了录取范围,增加了录取人数;重文轻武政策;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