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能标准的管理工作。缺乏问责制,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动力不足。没有把建筑节能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纳入地区GDP能耗下降目标考核体系,相关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相应的政策、资金等也就难以落实到位。节能宣传力度不够,鼓励政策不充分。个人及企业对于节能及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也就不会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的政策,在生产及建设的过程中仅重视前期的成本投入,不考虑后期长远的经济、能耗效益。政府缺少鼓励政策的引导,企业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对于节能措施能避则避,或者流于形式,未能形成良性的发展。22市场机制不完善,建筑产业链脱节我国实行建筑招投标法,但市场机制并未完善。发包方将项目通过招投标形式进行发包,多数承包方不具备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将项目再次肢解分包,导致节能诊断、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和后期维护等业务环节出现脱节现象。一些不具备核心技术的建筑节能企业通过采用劣质材料,缩减售后服务等恶性竞争手段抢占市场等,造成城乡建设粗放发展、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23缺乏合理分工与布局,相关法规制度有待完善经济与产业的分工和布局不合理,导致城镇体系缺乏科学的规划和适宜的建设技术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政策、法规、制度、技术、资金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提高。3、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通过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建设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及地方仍在不断努力,进一步健全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体系,促使建筑节能走上法治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在规范体系方面,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涵盖了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范围上涉及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在科技支撑体系方面,“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就把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领域科技研究作为重点,“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将继续支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建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科技支撑专项来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掌握核心科技。在产业支撑体系方面,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目录,来引导有关技术、产品和产业发展;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示范项目,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除外,将来的建筑节能工作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31不断提高节能标准水平。目前我国强制性标准以节能50为目标,相对发达国家水平仍然较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