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鸡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与防治摘要:养鸡产业在改革开放之后迎来了快速的发展,鸡出栏量不断提升,也带动了农民致富,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在养鸡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有很多不利因素在阻碍着其发展,最严重的就是各种疾病的频发。本文就其中比较常见的病毒性关节炎进行论述,探讨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养殖人员提供一点参考。关键词:肉鸡;病毒性关节炎;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a引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各种行业产业都经历了较快的发展,其中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之一,承担着人民群众对于肉、蛋、奶等的需要,而养鸡产业更是为人民提供了大量味美而廉价的鸡肉。以肉鸡为例,1961~1978年,肉鸡出栏则由48亿只增加到10亿只,而到2008年肉鸡出栏量增加到776亿只,占家禽总出栏数的759,达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快速发展的养鸡产业也带动了大量的农民致富,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推力。但是,在养鸡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有很多不利因素在阻碍着其发展,最严重的就是各种疾病的频发,本文就其中比较常见的病毒性关节炎进行论述,探讨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养殖人员提供一点参考。1病毒性关节炎概述
f病毒性关节炎(viralarthritis)又称腱鞘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鸡和火鸡以关节腱鞘发炎、肿大、跛行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分布于各养鸡国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在许多地方都有流行,该病是我国养鸡业不可忽视的传染病之一。
病原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的禽呼肠孤病毒(avai
reovirus),病毒无囊膜。病毒常存在于病鸡的盲肠扁桃体、跗跖关节和粪便中。该病毒可通过卵黄囊和绒毛尿囊膜接种而在鸡胚中生长繁殖。接种5~7日龄鸡胚卵黄囊,3~5d后胚体死亡,胚体皮下出血,体表呈紫红色;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7~8d后胚体死亡,胚体萎缩,肝脾肿大、坏死。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强,对热稳定,对乙醚、过氧化氢、2来苏儿、3福尔马林等均有抵抗力。但用70乙醇和05有机碘可以灭活病毒。
2诊断方法21临床诊断211流行特点鸡病毒性关节炎仅发生于鸡,包括火鸡等在内,主要感染4~16周龄的肉鸡,尤以4~6周龄肉鸡多发。1日龄雏鸡易感性最强,日龄较大易感性减轻。病鸡可带毒289d以上,鸡与鸡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发生水平传播,感染后的种鸡可经蛋垂直传递。本病在肉鸡群中传播迅速,但在笼养蛋鸡中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