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5年教育教学管理评送论文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当今社会,备受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及长辈的溺爱,部分青少年自私自利,毫无感恩之心,且情况愈演愈烈,由此也带来了不少悲剧。因此,从小学生抓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就知恩、言传身教、体验感恩、感恩行动四方面展开讨论。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知恩言传身教体验行动“感恩”一词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如“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许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他们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同时,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当然和谐社会的建
1
f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感恩情怀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起码素质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然而,感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要进行感恩教育,就要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愉快。”教会孩子感恩已是势在必行!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一、感恩必先知恩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受着别人的恩泽: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朋友的知遇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