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从两个角度概述故事。2.深入文本,品味本文幽默风趣、文白相间的语言特色。3.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体会本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教学重点梳理情节,挖掘本文的丰富情感。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语言上的特色。教学过程课前师生互动。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引入新课。二、走进文本(一)初步感知文本,梳理故事情节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文中的生字词,结合文下注释,标注字音,并注意字的写法。(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教师巡回指导)2.检查字音和字形。(投影显示)3.学生结合投影上的插图,从两个角度概述故事情节。角度一:按照故事发展叙述情节;角度二:从猫的角度叙述清节。
1
f(二)理清情感线索,感受情感变化1.跳读课文,找出能够表现“我”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并说出“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重点句子研读(投影显示)(1)一只瘦猫奄奄一息地赫然挂在那里!(同情、惊讶)(2)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赞美和敬意)明确:厌烦不耐烦同情痛恨赞美愧疚3.教师小结(三)品味赏析语言,感受语言特色1.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有趣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2.比较原文和改文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原文: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改文: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按规矩处理,不留一点情面,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求情。结果是轻微处罚一下就放了,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加惩罚,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明确:大词小用、文白相间,诙谐幽默(四)研读重点段落,揭示文章主旨
2
f1.了解作者生平。
2.体会“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含义。
明确:孔子给这句话的解释天地最大的美德是孕育出生
命,并能维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那只猫,在带领孩子离开时,会对人们说些什
么?请你以猫的口吻写一段话。
2.配乐讲述故事。
四、结语
附:板书设计
猫的故事
梁实秋
天
母爱的伟大
人
地
人类的反思
间
之
生命的尊贵
之
大
至
德
情
曰
为
生
爱
3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