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管理制度保证措施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责任制的要求,特制订下列质量管理制
度,以保证《质量计划》的实现。工程质量负责制度项目经理部对本工程的承包范围内的工程质量向业主负责,并作
为项目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现场技术交底制度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项目部应编制有针对性
的施工组织设计,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艺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要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部的技术交底、项目部对班组的技术交底。各级交底以书面进行。因技术措施不当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工程的各类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分批量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的质量事故要追究验收人员的责任。施工操作应注意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提高工序的操作水平,确保操作质量。要在开始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样板,包括样板墙、样板间、样板件等,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施工过程三检制度
f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自检要作文字记录。隐蔽工程要由项目部组成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班组长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
施工质量否决制度对不合格分项工程必须进行返工。不合格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班组长的责任。有关责任人员要针对出现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现场成品保护制度应当像重视工序的操作一样重视成品的保护。项目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工序的交叉作业。上下工序之间应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记录。如下道工序的施工可能对上道工序的成品造成影响时,应征得上道工序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同意,并避免破坏和污染,否则造成的损失由下道工序操作者及管理人员负责。现场质量记录制度质量记录是质量责任追溯的依据,应力求真实和详尽。各类现场操作记录及材料试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等要妥善保管,特别是各类工序接口的处理,应详细记录当时的情况,理清各方责任。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核定制度竣工工程首先由施工企业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质量等级评定,然后报当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等级核定,合格的工程发给质量等级证书,未经质量等级核定或核定为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工。竣工服务承诺制度
f项目部严格执行“质量回访服务控制程序”,工程竣工交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