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是能防治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齐的药物。但一般指防治心动过速及某些心律不齐的药物。由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也多不相同,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必需作全面考虑,并应讲究用药的剂量及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抗心律失常药2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心脏节律紊乱的药物。随着对心脏电生理特性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的了解,使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
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它可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二类。缓慢型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或拟肾上腺素类药物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较复杂,它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快速及心室颤动等。本章主要讨论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2药物机理
主要是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的Na、Ca2及K转运,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各时期,抑制自律性和(或)中止折返而纠正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也多不相同,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必需作全面考虑,并应讲究用药的剂量及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3病理机制
心肌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工作细胞,包括心房及心室肌,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并具有兴奋性及传导性。另一类为自律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也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这些特殊分化的细胞同时组成了特殊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细胞膜电位细胞膜电位1静息电位指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呈现的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状态,又称为极化状态,其形是由于钠通道关闭,钾通道开放,胞内高钾,静息时主要对K有通透性的结果。2动作电位当心肌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发生除极和复极,膜电位升高,到达阈电位后,便产生动作电位。以心室肌细胞为例,整个动作电位可分为:O相:为除极过程。膜快钠通道开放,大量Na陕速内流引起除极,甚至使极化动作电位从静息状态时90mv迅速上升到30mv除极相很短暂,约为1~2ms1相:为快速复极初期,主要由于K的短暂外流,C1内流所致。膜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型Omv左右。2相:为缓慢复极期,膜电位基本停滞在0mv左右,又称平台期。此期主要由于Ca2和少量Na缓慢内流,同时伴少量K缓慢外流和Cl内流所致。3相:为快速复极末期,由于K快速外流引起。4相:复极完毕,心室肌细胞即为静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