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建设的改革中,课程建设既是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1。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第四条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这两份文件明晰了专业课程建设思路,指明了高职课程体系开发建设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地在探索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福建省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精品专业,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借鉴德国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结合本院高职课程改革的基础,开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1专业的定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就业导向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成立应用电子专业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研讨形成,具体方法如图1。人才需求与专业的定位是专业课程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调研必须紧紧依靠行业企业,调研内容应包括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
(1)龙岩市“10+3”产业人才需求情况
2007年据龙岩市人事局抽样调查统计,“十一五”期间,龙岩市“10+3”产业每年对各类人才的岗位需求总量约为3.6万人。按行业看,机械7700人,建材7200人,纺织7000人,农副产品加工6800人电子信息2200人现代物流1700人钢铁800人,电力680人,医药化工600人,旅游500人铜400人煤炭300人。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服务面向分析(图2a、b)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海峡西岸及沿海经济区域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