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相似形的综合运用(二)
知识考点:
本节知识包括综合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这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另外,以相似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是常见的热点题型。
精典例题:
【例1】如图已知,△ABC中,AB=5,BC=3,AC=4,PQ∥AB,P点在AC上(与点A、C不重合),Q点在BC上。
(1)当△PQC的面积与四边形PABQ的面积相等时,求CP的长。(2)当△PQC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的周长相等时,求CP的长。(3)试问:在AB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Q的长。
解:(1)∵SPQCS四边形PABQ,∴SPQCSABC12
又∵PQ∥AB,∴△PQC∽△ABC
∴SPQCPC21,∴PC24218
SABCAC2
2
故PC22
(2)∵△PQC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的周长相等
∴PC+CQ=PA+AB+QB=1(△ABC的周长)=62
又∵PQ∥AB,∴CPCQ,即CP6CP,解得CP24
CACB
4
3
7
C
C
C
P
Q
P
Q
P
Q
A
B
例1图1
A
M
MB
例1图2
A
M
B
例1图3
(3)①依题意得(如图2)当∠MPQ=900,PM=PQ时,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C=900,∴△ABC的AB
边上的高为12,设PM=PQ=x5
∵PQ∥AB,△CPQ∽△CAB,∴
x

125

x
,解得
x

60
,即
PC

60
512
37
37
5
当MQP900,QPQM时,同理可得PC6037
②依题意得(如图3)当∠PMQ=900,MP=MQ时,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M到PQ的距离为1PQ,2
设PQ=x,由PQ∥AB可得△CPQ∽△CAB,所以有:
fx

125

12
x
,解得
x

120
,即
PQ

120
512
49
49
AA
5【例2】如图,△ABC≌△ABC,∠C=∠C=900,
AC=3cm,AB=5cm,
先将△ABC和△ABC完全重合,再将△ABC固定,△ABCB每秒1cm的速度平行移动,设移动x秒后,△ABC与△ABC
cm2,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B
C
例2图
C沿CB所在的直线向左以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秒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3cm2。8
答案:y3x23x6(0≤x≤4)8
变式:操场上有一高高耸立的旗杆,如何测出它的高度,请你说出几种方法来。
探索与创新:
【问题】在△ABC中,D为BC边上的中点,E为AC边上任意一点,BE交AD于点O。某学生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了如下的事实:
当AE11时,有AO22(如图1)
AC211
AD321
当AE11时,有AO22(如图2)
AC312
AD422
当AE11时,有AO22(如图3)
AC413
AD523
在图4中,当AE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