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加热至50℃,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②通人并调节氧气的量维持三颈瓶内压强不变。停止加热,反应继续进行,越来越剧烈;③反应停止后冷却至室温,待气囊变瘪.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时关闭K④将液体(含CuCl32等)转移至烧杯中用蒸馏水稀释,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氯化亚铜粗品和滤液;⑤氯化亚铜粗品经洗涤、烘干得氯化亚铜。已知:Cu2Cu6Cl2CuCl321①中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2②中停止加热后,反应越来越剧烈的原因是____。3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的原因是。4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5④所得滤液经浓缩后可返回至三颈瓶继续使用,此时需向三颈瓶内补充的物质有____。6⑤中粗品用蒸馏水洗涤时,表面会产生黄色固体CuOH。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白色固体变黄的原因是____。27.(13分)苯甲酸可用作食品的抑菌剂。工业上通过间接电合成法制备苯甲酸,工艺流程如下:
1电解池用于制备Cr2O72。①阴极产生的气体是__
__。
f②电解时阳极附近发生的反应如下图所示。
i.SO42所起的作用是ii.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2氧化池用于制备苯甲酸。①氧化池中起氧化作用的微粒是②研究氧化池中的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下:
。_。。
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③氧化池中反应结束后,降温结晶,制得含甲苯的苯甲酸粗品。已知:
。
结合表中信息,简述提纯苯甲酸的操作:苯甲酸粗品用NaOH溶液溶解后,,洗涤干燥得到苯甲酸。3该合成技术的优点是实现了____(填化学式)重复利用,绿色环保。28.15分资料显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某兴趣小组探究S0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实验如下。1.探究体现漂白性的主要微粒实验一:将SO2分别通入01品红水溶液和01品红乙醇溶液中.观察到前者褪色而后者不褪色。实验二:
1SO2水溶液中含
的微粒有
。
f2NaHS0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3实验d的目的是____。4由实验一、二可知:该实验条件下,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Ⅱ.探究褪色过程的可逆性5甲同学:向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pH10时,溶液颜色不变。乙同学:向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pH10时,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红。实验方案合理的是(选填“甲”或“乙”).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是。6丙同学利用SO2的还原性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得出结论:该褪色过程是可逆的。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