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仁中心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智仁中心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01年11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化活动工程”,2002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推出了中小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教育部2006年也提出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和阳光体育行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目前,我市大部分中小学除体育课外其它体育活动内容和时间较少,一个星期三到四节体育课对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发育,以及体质的增强是远远不够的。而课间操长期固守一种方式,也使学生感觉单调乏味,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大课间”活动将突破固有的课间操模式,对传统的学校课间操形式进行了拓展。
二、
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
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f2、、
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
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
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
识和交往能力。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原则1、、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
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
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
动内容,考虑今后增设一些集体舞、绳操、花样绳操等,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三、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时间安排。下午第三节课后40分钟,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由于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棋类游戏器材自备,由班主任组织安排。
f2、制度措施。、制度措施。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时班主任、体育教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