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竹林七贤”遗迹及相关问题
郭建设
在中国历史上,“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集团。历代有关其文物遗迹也有一些留存。考古发掘及文物调查证明,南京周边和河南焦作修武百家岩等地的遗迹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现就这些“七贤”遗迹资料,谈一些相关问题。

20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南京及丹阳出土多幅“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印壁画。先是在南京市西善桥宫山墓葬出土的,以后在南京市西善桥油坊村、江苏丹阳胡桥鹤仙坳、丹阳建山金家村墓和建山吴家村墓出土。这几幅图都是由200余块墓砖拼接而成,墓砖上以线雕组成人物图画,画面分作两段,砌于墓室两壁,人物形象除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等“七贤”外,还有“高士”荣启期,均有题榜。从南京地区出土的这几幅“七贤壁画”来看,丹阳胡桥、建山两墓的“七贤壁画”人物年龄有相互错乱,且张冠李戴的现象,而南京西善桥墓葬出土的“七贤壁画”则较为准确。该“七贤壁画”1960年4月出土。纵80、横240厘米。青砖模印,画面分作两段,砌于墓室两壁,一壁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另一壁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荣启期是春秋时期的高士。《全晋文》载:“荣启期者,周时人也。孔子过之,问曰:先生何乐?答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得为人矣,是一乐也;臣男为贵,吾又得为男,是二乐也或皆不免于襁褓,而吾行年九十,是三乐也。”将高人贤士图绘在墓室的习惯,秦汉时就有。荣启期列入“七贤壁画”之中,也为当时的作画风格,同时也使墓室人物形象画面对称。另外,嵇康也很敬重荣启期,这在他的《琴赋》中有所体现。南京“七贤壁画”的制作,是先按粉本将画面分割,后线刻于砖模一侧或一端,再以模制砖,每砖编以序号,然后在墓葬中依次堆砌,即呈现出整幅画面。“七贤壁画”以阔叶竹、青松、垂柳等将“七贤”分隔并作为背景,使画面突出了人物形象。这几座壁画墓一般认为是东晋南朝时期,其中丹阳“七贤壁画”墓葬的时代为南齐,南京“七贤壁画”的年代应在刘宋中后期。是距“七贤”隐居时期较近的珍贵实物资料,真实、客观地反映了魏晋竹林七贤“居河内山阳,共为竹林之游”的时代特点。另外,1986年,文物部门在山东发现两幅可能为“七贤”的北朝高士图壁画,分别是在济南东八里洼墓和临朐县冶源镇海浮山南坡的崔芬墓中发现的。两墓皆为屏风式彩画
1
f构图形式。济南东八里洼墓壁画中的高士,宽袍大袖,袒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