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7端午的鸭蛋
【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2.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教学重点)3.学习本文独特的语言艺术与写作技巧。(教学难点)4.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要吃粽子,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那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为了纪念屈原。)你们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呢?(赛龙舟)(不错,相传楚人舍不得屈原投河,于时有许多人划船去拯救,但是到了洞庭湖这里却不见了屈原的踪迹。后来,为了纪念屈原,赛龙舟这个风俗就流传了下来。)还有吗?其实,端午节的风俗很多,比如挂香囊,挂香角子,挂艾叶,贴钟馗像等。看来,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承载了非常厚重的民族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跟随汪曾祺,走进《端午的鸭蛋》,去看看小小的鸭蛋里都蕴含了什么?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他讲究语言艺术,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平淡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人生意趣。2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大意,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2)高邮咸鸭蛋有哪两种吃法?明确:(1)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2)带壳切开吃;敲破“空头”用筷子挖
着吃。
f三、合作探究
一思想感情
1.本文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明确:1.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2.对家乡的咸鸭蛋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二语言品析1.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请反复朗读下面的句子,赏析语言特色。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3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明确:1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