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谈自卑与生活
杨玉宏(教育学院,心理班,学号:12011240829)摘要: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心理学家阿德勒对自卑感提出了自己创
造性的解释。在阿德勒看来,人的自卑感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认为自卑感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它的产生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自卑感起源于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生活有两面性的作用,即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正因为有了自卑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更多的色彩。【关键词】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自卑感生活
一、对自卑感的理解
1、阿德勒眼中的自卑自卑感的由来
起初,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来源于生理上的缺陷。1907年,他在《器官的自卑感及其生理补偿》一文中指出,有生理缺陷的人往往有一种生理上的自卑感。在它的早期理论中,阿德勒是把自卑感与身体缺陷联系起来的,他所探讨的是由身体缺陷所造成的自卑及其补偿的问题。他指出,如果一个人某种器官功能不足或有缺陷,就会产生自卑感。从1910年开始,阿德勒对自卑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即自卑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儿童的生存必须依赖成人。和成人相比,儿童感到了自己的孱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后来,阿德勒将自卑感的范围加以扩大,提出社会自卑、心理自卑。比如一个人出生卑微的人可能因此会产生社会自卑。不过,更普遍的是心理自卑。阿德勒看来,自卑感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完全正常的,正是它的存在才促使人寻求补偿,才让人们有了奋斗的动力。他认为,当人的能力、缺陷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侮辱时,自卑心理往往大大加强,若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方式表现出来,就会上升为“自卑情结”。何为“自卑情结”?阿德勒在不同的地方对这一概念给出过不同的解释。在晚年《生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一书中,他对“自卑情结”下了一个定义:“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阿德勒认为,自卑情结是由错误的生活风格导致的!要超越自卑情结,就要形成正确的生活风格。他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并认为儿童在五岁时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风格。所以,阿德勒将自卑感解释为一种先天性的,生来就有的感觉。此外,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既能摧毁人,也能塑造人。自卑是每个人在追求价值和完善的人生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反应。每个人都有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