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
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定考向从2015年起高考试题新增了对古代文化常识考查的题型,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此考点属于识记类试题,考生答题失误无非是识记不牢、不全。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应注重积累传统文化中的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科举知识、地理常识、礼俗、服饰、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常见设问方式: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熟技巧文化常识识记“3法”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穿针引线法零散的文化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用一根线将它们穿起来,这些文化常识就会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
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
→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化常识,就先拉一条长线,将针一根一根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2.联想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积累法
f文学文化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因此,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就不怕记不住可能考查到的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推断“2法”1.联系课内。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