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的这块纪念碑和对面山坡上的零零阁也都是清华的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在清华大学像这样的小纪念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这里我要简单给大家介绍两个清华大学的著名人物,第一个是吴晗先生。吴晗是清华大学1934届毕业生,在校时因为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戏称为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严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惨死于狱中。后来,清华的师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亭内匾额晗亭两字是1984年邓小平亲笔手书。与晗亭相连的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的意思,临漪榭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也是清华大学早期建校的地方,还是清华景色最美的区域之一清华园了,在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几个时期的建筑,而且很多建筑在2019年的时候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华的首期建筑除了清华学堂外,还有一处就是二校门了。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学校大门,始建于1909年,门上端大理石上镌刻着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1933年,清华住宅区进行扩建,校园围墙外移,新建了西大门,从此,习惯上称原大门为二校门这就是二校门这一名称的由来。十年动乱期间,二校门被当做四旧而被彻底破坏,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尊很大的毛主席塑像,80年代拆掉。
f一直到90年代初期,在一些校友的倡议并集资下,经学校同意依照片重建,终于在1991年恢复了这一个校园文物。现在二校门已经成为了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到这里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在建大礼堂时,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他是由美国政府出资,美国设计师设计,建筑大礼堂用的一砖一瓦也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再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给清华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的运行一样,刚劲强健,风雨无阻,不受外界的干扰。人也应该像大地一样柔顺,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