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昨日看完《火星救援》,观影过程中几度眼眶湿润,逃离那一刻更是啪嗒啪嗒地直掉眼泪。离开影院后内心充斥着两个想法:1、知识与乐观是拯救自我的前提;2、我应该去看巨幕。虽然只看过马特达蒙的两部主演影片,却对这个在国人眼中不算帅的欧美男星有极大的好感。因为他足够变态。是夸奖是赞誉。马特达蒙有一张坚韧不拔的聪明脸,要干大事的气质喷薄而发。正因为是他,所以被困在火星上也能活下来。影片里,极度乐观的男主并没有沉浸在独自被留于火星的悲伤中,结束手术便开始探索活下来的可能性,并在如厕后得到第一个解决方案种土豆。正如小说需要戏剧冲突,将一条直线化为曲线以延长路径,设置障碍让人感知情节。所以接下来的剧情就好比玩游戏打怪兽,遇到一个boss就征服一个。将此刻的问题逐一分解、计算、思考、尝试、失败、重来。人类的力量不再渺小,出了电影院甚至会让人想高呼“知识真伟大”。但光有知识可不行,乐观才能推动思考。当地球上的人都以为男主陷入了绝望与痛苦,他却在记录火星生活时调侃道“我觉得我要死了,因为这些disco实在太难听了”。这些节奏欢快、律动感极强的Disco取代了以往悲壮的太空配乐贯穿整部影片。主角的感情被小心地包裹在一个糖心巧克力里,以玩笑话的形式内敛地表达出来。有人说失望,因为电影不够孤寂,无法反衬出人类的渺小与创造力。如2009年上映的《月球moo
》正是以宇宙无限大反衬人类无限小的典型太空科幻电影。主角的精神动力是回家与家人团聚,影片无限放大这一点,配乐也随着影片的推进而越发沉重。在浩瀚的宇宙中当主角得知真相的那一刻,人生观完全崩塌,仿佛看见了世界的裂痕。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些新方法,不再谈儿女情长,不再盯着妻子家人的照片出神,专心思考“下一步我该怎么做”。于是《火星救援》塑造了一个太空科幻电影上最无牵无挂的男主,没有妻子小孩,甚至没有信仰。即使在影片的结尾,大家各有归宿之时男主仍是孤身一人。一般来说,我们所理解的英雄是孤独的。电影有意弱化男主的羁绊,却是为了消解其角色的孤独。男主不是超人,他以一个凡人工程师的身份存活在火星之上。当他坐在山丘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地平线时,孤单却不孤独,不会让人心生怜悯,你只会期待他下一步要怎么做,如何活着,如何逃离。静默的思考取代了情感的表达。《星际穿越》告诉我们跟宇宙一比,人类的孤独根本不算什么。《火星救援》则摆摆手反问道,我孤独吗?并不。HowaliveHeyha
dsom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