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症候分析:肾失固摄,肾气独沉,故小便频数,混浊如膏,下元虚惫,约束无权,而至饮一溲一。水谷之精微随尿液下注,无以薰肤充身,残留之浊阴,未能排除,故面色黧黑不荣,肾主骨,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耳轮焦干,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是阴阳两虚之象。治法:温阳滋阴,补肾固摄。例方:金匮肾气丸。10粒日三次5气阴两虚症状:咽干口燥、神疲乏力。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尿频或溲赤、便秘或便溏、舌红少津少苔、或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饮加味。6湿热内蕴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脘腹胀满、头身困重。形体肥胖、心烦胸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口干口苦。治法:清热利湿。方药:四妙散加味。(二)本科室中医特色治疗1糖尿病足:湿性糖尿病足:足外洗一号方,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方药组成:双花30g,黄柏15g,紫花地丁20g,公英30g,丹参20g,丹皮12g。干性糖尿病足:足外洗二号方,功效:温阳活血。方药组成:桂枝20g,川乌(先煎)10g,草乌(先煎)10g,干姜10g,红花10g,乳香10g,没药10g。2胃轻瘫体穴脉冲胃动力治疗,日一次。
2
f3神经源性膀胱体穴脉冲膀胱动力治疗,日一次。三、难点分析消渴病(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已居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位。其发病病因复杂,早在《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变消瘅”,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病的重要因素;《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从古文献可以看出消渴发病病因复杂,既有先天五脏柔弱的基础,又与后天饮食不节有关。1消渴病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对预防和早期诊断带来困难。2虽然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消渴病患者的症状,但血糖指标下降不理想,有待进一步研发更为有效的降糖中成药。3消渴属于慢性病,长期服用中药汤剂难以坚持,依从性差,给临床治疗带来难处。4消渴中后期,久病入络,阴阳俱虚,兼夹证复杂,其证型的复杂、多变性给临床辨证治疗带来困难。四、解决思路1开展糖尿病健康大课堂,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干预,及早发现及控制病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2进一步探求更为有效的降糖中成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