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而这种展示我当年甚至到了大学都没有做过”,Amy苦笑着说。r
r
  【国内尝试】r
r
  多所大学尝试通识教育r
r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目前,国内许多大学已经开始借鉴西方的通识教育模式,让学生不再一进大学就进行专业学习。r
r
  2001年,北京大学推出了元培计划,选出一些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他们生活在一起,在两年过程中学各种各样的学科,到大三才开始选择专业进行专业学习。r
r
  2005年,复旦微博大学开始尝试通识教育。所有学生第一年都接受公共学科的教育,之后再去选定一个主科,接受三年的专业教育。为了推行通识教育,复旦学院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框架,学生至少可以接受5─8个领域的教育。r
r
  2009年,南京大学开始在一年级新生当中启用新的教学模式。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介绍,这个教学模式包括大类培养、专业教育培养阶段和多元培养三个阶段。r
r
  陈骏认为,三三制的模式实际上是南京大学的传统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有机结合的结果。r
r
  辩论赛普及各个学段r
r
  近几年,辩论赛已经普及到了各个学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而言,辩论赛无疑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r
r
  外研社赛事活动部主任屈凌云介绍,1997年,外研社就开始办英文辩论赛。虽然是用英语表达,但一开始沿用的还是中式辩论思路。为了和国际接轨,2005年,他们引进了英国的议会式赛制。从形式上看,以前是2支队伍辩论,现在则是4支队伍,正反方各两支,同场竞技却又互相独立;从内容上看,则是给出一个陈述句,让各队伍自己提出议案,各自陈述利弊。r
r
  屈凌云称,引入英国议会式辩论赛制后,就发现了中国学生的缺陷。第一,中国学生习惯了非黑即白的辩题,英国议会式辩论的提案式辩题设置,中国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第二,多数中国学生本身没有学过逻辑课,辩论中通常缺乏思维的推导过程,而这正是英式辩论的得分点;第三,中国学生对世界时政的接触太少,掌握的案例不多,融入辩论比较难。r
r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辩论赛,外研社赛事活动部目前正在申办2013年举办的第34届世界辩论赛。如果申办成功,届时,全世界不少于60个国家的400支队伍将来到中国,参加这场“英文辩论的奥林匹克”。r
r
  屈凌云认为,辩论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表达、思辨、博弈和组织协调等社会化技能。据他们统计,每年参加他们辩论赛的辩手,大多数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有去外交部、教育部这样的部委级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