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钦华中药药剂学资料
1名词解释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3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4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5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
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6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7D值:微生物减少90所需的时间。
Z值:降低一个lgD所需升高的温度数(℃)。F值: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Fo值: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10℃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
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也可认为是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8串料: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糖分、树脂、树胶、粘液质的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9串油: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或将油脂类中药研成糊状再与其他药物粗粉混合粉碎成所需粒度。10蒸罐: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用适当方法蒸制过的动物类或其他中药陆续掺入,经干燥,再粉碎成所需粒度。11休止角:粉体堆积层自由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12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物先放入研钵中(在混合之前应先用
其他量多的药粉饱和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轻研混匀即是“套色”。13等量递增法: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不易混合均匀时采用此法。其方法是: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14低共熔现象: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15HLB:即亲水亲油平衡值,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16置换价:是指药物的重量与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