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出,往往具有不平凡的意义,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2)苏诗的另一特色是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意使事用典。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他的不少诗,写得不落俗套,但其中的形象描写往往夹有议论,或借助形象言理,依凭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和敏捷的才思,使宋诗增加了耐人咀嚼的理趣。好议论和重理趣,使苏诗的使事用典也较为突出,因诗涉理路必多使事,以示诗论有据,成为以文字为诗。(3)苏诗在宋代即被称为“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擅长,而且风格多样。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清丽雄健,二是清旷闲逸;就体现苏轼“坡仙”的旷达品格而言,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5、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一)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二)苏轼的“以诗为词”(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三)苏轼词的风格: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1)豪放,如《赤壁怀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