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28、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疑义举例》。30、姚鼐《古文辞类》把文章分为十三类。31、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于两字之间。句终在字的旁边。错误因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32、《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点铺陈事物。
f《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33、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
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
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
B、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偶、用典实际为
押韵的骈体文。
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押韵严格限制,
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甚至押
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字数有限制不超过四百字。
D、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
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贯穿散
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
34、赋的结构: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
35、古汉语的修辞方法A、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
点。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
B、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
C、代称。
a、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代指。如“二毛”。b、以部分代全体。如“风雅”。c、以原料代成品。如“鱼网”。d、以具体代抽象。如“丝竹”。e、以地代人。如“彭泽”。f、以官代人,表尊重。如“王右军”。g、专名用作通名。如“扁鹊”。h、割裂式的代称。如“吞舟”。
D、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
E、隐喻,没有比喻词。
f《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F、迂回,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作者不直言,而转弯抹脚地说出。G、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H、夸饰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
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超过八句的叫做排律。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37、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38、句句入韵的诗歌因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群臣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