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课题:《阿长山海经》教学目标:1把握阿长的人物形象。2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3学习写作手法。4提高学生对爱的感受与理解能力。教学重点:1把握阿长的人物形象。2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2提高学生对爱的感受与理解能力。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2学习《阿长与山海经》的第一课时,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梳理。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二、学习目标(屏显学习目标)1把握阿长的人物形象。2感悟作者读阿长的情感。三、回顾所学通过上节课所学,我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那围绕阿长作者写了哪几件事,通过这几件事我们对阿长这个人有了怎样的初步认识(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对阿长的态度如何?事件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逼“我”吃福桔教给“我”很多道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山海经》性格特征饶舌多事粗俗、不讲究迷信迷信愚昧、无知粗俗善良“我”的态度最讨厌无法可想不耐烦烦琐之至非常麻烦空前的敬意怨恨、憎恶新的敬意
四、读懂阿长过渡语: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我们发现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让“我”对阿长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19段,看看阿长给“我”的《山海经》是一本怎样的书?(一)速读19段,思考:叔祖口中的《山海经》是一本怎样的书?
f明确:“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本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者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做眼睛的怪物”(屏显《三海经》中的插图,直观感受这本书的神奇之处。)过渡语:《山海经》素有“天下第一奇书”的美称,当“我”得知有这样一本书时,“我”有怎样的感受?“渴慕”。(二)朗读2022段,思考:“我”对《山海经》的“渴慕”表现在哪些地方?明确:20段:绞尽脑汁想一切方法和途径求取《山海经》,包括“逼”叔祖、问别人、花钱买,但都求取无果而感到失落。21段:“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并不是真的忘记,心里依然想着,“一坐下,我就记得”,只要一闲下来,满脑子里面只有《山海经》,满脑子里面都是《山海经》。22段:连不识字的阿长也来问,足以说明“我”太过于念念不忘,而此时正“哀悼隐鼠,给它复仇”,怨恨憎恶着阿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