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地球的自转(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理解地方时的含义;掌握时区的划分;初步学会区时的计算;掌握过日界线日期变更的规律。(重难点)2.使学生通过动手计算某个地区的日期和时刻,总结区时计算和日期变化的技巧和具体方法。3.培养学生用地理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读图法。【教具准备】大地球仪、手电筒、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环节提出问题,设疑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在一些国际根据自己的感知回答并归纳不同地方的时间是不一样新闻报道的中时常听a、为什么时间不一样到北京b、是什么原因导致时间的不同时间X日c、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X时,当地时间X日X时发生XX事,这说明了什么呢?结合课本资料认真分析时区的划分规则:1、世界的时区是怎样划分的2、时区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的3、北京时间是怎么回事阅读课本的资料,解释上述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并能够提出新的问题。结合课本资料认真分析时区的划分规则,注意中时区和东西十二区的划分及其他时区的变化规律应该明确的几个问题:(1)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2)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如图
针对问题,自我发现
对一些浅显的知识比如时差推算,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获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不要过多的干预。
1
f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指导(3)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15°×8=120°。(4)区时和区时的区分: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