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16
f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联系中国古
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相关知识回答。第1问注意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举贤良文学之士”“延贤人与谋议”“辩论”作答。第2问应结合唐代三省体制的运作程序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应结合材料,注意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掌献替可否”“起草进画”等;第二小问应结合明代内阁的性质和地位说明。第4问应联系材料一、二、三相关信息分析作答。14.中外政治发展历程中都注重监察制度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以来,监察机构的监察重点一般是官吏个人,对政府机构、部门的监察则很
少有过。唐代御史台分察六部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韦贞伯弹劾吏部选曹乖谬,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材料二道德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守法。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
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